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勒斯坦方面也趁热打铁,提出了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
日前,巴勒斯坦驻俄罗斯大使就透露,此前已经向金砖递交了申请,希望成为正式成员国,而在此之前,巴勒斯坦将继续以嘉宾国的身份参与金砖的活动和合作。
站在巴勒斯坦的角度想,这步棋其实是为了打破当前的双重困境。
政治上,虽然已经有157个联合国会员国承认它了,但以色列的强硬态度和美国的阻挠一直没停:以色列动不动就以“安全为由”空袭加沙地带,美国则多次否决支持巴勒斯坦的决议,可以说在西方主导的平台里,巴勒斯坦想争取点实质性支持特别难。但金砖不一样,这些年一直在扩员,2024年收了埃及、伊朗,2025年又迎来印尼,慢慢成了“全球南方”国家可以发声的大平台,而且金砖的《喀山宣言》里明明白白写着“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这对巴勒斯坦来说无疑是很好的机会。
经济上,巴勒斯坦更是急着需要帮助。2023年它的GDP才188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大概只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县城的经济规模。当地大部分人靠种地、做手工艺品谋生,加沙地带因为常年冲突,道路、医院这些基础设施全遭到了破坏,还得靠联合国和西方的援助过日子,而这些援助还经常被削减。
如果能加入金砖,就算短期内成不了正式成员,当个观察员或伙伴国也有很多的好处:金砖新开发银行,专门给发展中国家放低息贷款,利息比西方银行低很多,巴勒斯坦能拿这笔钱修加沙的公路、建妇产医院;而且金砖国家市场大,比如中国、印度有十几亿人口,巴勒斯坦的橄榄油、手工地毯要是能进去卖,当地老百姓就能多赚点钱,不用总靠别人救济。
(我国外交部回应)
最重要的是,金砖国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重要合作平台,为巴勒斯坦提供了一个能有效表达自身诉求的舞台。在这个由主要新兴经济体组成的集团内发声,远比在由西方传统大国主导的框架内呼吁更具分量。并且金砖国家中的主要成员,如中国、俄罗斯、南非等,长期以来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持更为公正的立场。加入金砖,意味着能与这些国家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获得更广泛的政治和道义支持,从而对抗以色列的强硬政策和美国等国的偏袒。
对于巴勒斯坦方面的这一请求,中国作为金砖内部具有影响力的成员国,第一个给出了回应。中方表示,中方一直欢迎志同道合的伙伴参与到金砖合作当中来。
从这番回应可以看到,中方给巴勒斯坦方面设立的门槛,就一个“志同道合”,这可比其他申请国家要低得多。
我们也知道,金砖在近年刚完成扩员,成员国数量从5国增加到11国,导致协调难度指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金砖是需要时间让新旧成员磨合的,所以当前阶段更加强调宁缺毋滥,也希望优先吸纳那些能够无缝融入,立场坚定的伙伴。
虽然金砖国家没有公开过明确的准入条件清单,但是结合其扩员实践和成员国的表态,可以梳理出一些核心的、被共同遵循的标准。
首先就是政治稳定和立场一致,这其实是最基本的门槛。金砖国家期望新成员有稳定的国内政局,避免因政府更迭而出现外交政策的剧烈摇摆,而这一点对于巴勒斯坦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其次,金砖是由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组成的合作平台,因此申请国家的经济体量和发展潜力也是一大重要考量,此前印度曾提及希望将参考标准定为4000亿美元,这能确保新成员有能力参与和承担金砖框架下的大型合作项目。
(金砖成员国国旗)
从以上两点来看,巴勒斯坦其实是远未达到条件的。
但中方对巴勒斯坦的回应,既体现了务实的外交策略,也是对金砖组织发展的长远考量。
中国长期支持巴勒斯坦独立建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场合为其发声。欢迎其参与金砖合作,是这一政治立场的自然延伸,还有助于巩固与扩大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友好关系。
至于金砖这边,接纳一个备受国际社会关注、正在争取民族权利的政治实体,有助于增强金砖作为“全球南方”代表的道义形象和号召力。
所以未来金砖很可能走“渐进式路线”:先让巴勒斯坦升级为“对话伙伴”,允许它参与更多领域的合作,比如粮食安全、人道主义援助;等巴勒斯坦内部政局更稳、经济稍微好点了,再考虑升级为观察员;最后看是否达到正式成员的条件。这样既不会影响金砖的合作效率,又能实实在在帮到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