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始于《红高粱》,那时巩俐还只是个学生。剧组找了好久演员,张艺谋看了她一眼,便毫不犹豫地选了她。当时谁都没想到,这一眼将会让两个人的命运紧紧交织在一起,影片也因此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奖项。张艺谋一跃成为大导演,巩俐也成了电影界的焦点,虽然当时还没有“谋女郎”这一称号。
向太在旁边补充说,巩俐不是一般的谋女郎,她是“巩皇”,那个时代站出来的独立女性。向华强曾在一次聚餐时与他们一同用餐,张艺谋和巩俐都在。那时的巩俐年轻,拍戏拼命,冷天里也赤脚上阵,整天拍着哭戏。张艺谋则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所有的情感都压在心底,但每次与巩俐在一起时,那种眼神中的默契让人无法忽视。导演一喊开拍,巩俐的泪水便自然流了下来,镜头里充满了她们之间的感情。两个人的默契让人羡慕,然而这种情感的距离,也暗藏着危险。
到了巩俐29岁时,向太把她叫到片场,大家都在等她。巩俐刚到,就直截了当地开口说,自己快三十了,张艺谋还没给她一个明确的答复,难道这段感情就这么算了吗?张艺谋内心有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上一次的婚姻让他经历了六年的波折,他对婚姻产生了阴影,认为只要有感情就够了,那张纸并不重要。但巩俐却不同,她要的是一个承诺,不在乎外界如何评判,只是害怕时间白白流逝。
就在这时,黄和祥出现了,他是一位商人,勇敢地追求巩俐,最终成为了她的第一任丈夫。那几年,巩俐身边几乎全是张艺谋的影子,无论是拍戏、走红毯,还是去国外领奖,周围几乎没有其他男人敢靠近她。然而黄和祥不在乎她的名气,也不介意她的过去,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给她一个家。张艺谋无法给的,黄和祥给了。巩俐选择与他结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想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一旦决定,她便毅然决然地走了。
分手后,张艺谋给向太打了电话,电话中他哽咽着哭了。向太马上飞到日本找他,当时他正在那边做电影后期,整个人几乎崩溃。平时内敛的张艺谋,在电话里痛哭,显然他已经承受不住了。他简单地说了一句:“没想到巩俐真的走了。”一个在90年代依旧显得坚强的大男人,在别人面前落泪,这在当时是件极为罕见的事。他并不是不爱巩俐,而是他不懂如何去爱。他能够在镜头里捕捉到巩俐的灵魂,却无法给她一个属于两个人的家。
后来,向太想办法让他们见了面,那时巩俐已经离婚。见面时并没有激烈的情感爆发,没有泪水,也没有火花,反而是一种释然。两个人都放下了过去,张艺谋最终娶了陈婷,拥有了三个孩子,生活过得安稳平静。巩俐则嫁给了一位法国音乐家,定居在巴黎。两个人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尽管曾经是最懂对方的人,但最终却没有走到一起。安稳的日子,都是与下一个人度过的。
外界总是说张艺谋事业家庭双丰收,说巩俐活得像个传奇,有人喜欢拿他们的关系做对比,非要分个胜负。其实哪里有什么输赢,只是两个人错过了。张艺谋和他们那代人,经历过无数的苦与动荡,早已习惯了独自承担。在他们眼中,结婚或许是一种负担,那张纸似乎能改变一切,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巩俐和她们这一代女性则不一样,她们眼界开阔,独立自主,但内心却渴望一个归宿,感情必须有所着落,不能一直漂浮在空中。两个人的故事,最终注定要以错过收场。
说到底,正是因为没能结婚,这段故事才成了传奇。如果他们过的是平凡的柴米油盐日子,曾经的感觉或许早已磨灭,电影里的角色永远定格在那里,而现实中的他们早已各自走向了不同的路。曾经的爱,未能在一起,这种遗憾,才让人难以忘怀。
每隔一段时间,这个故事就会被重新提起,圈内人也喜欢讨论。大家心里好奇一个问题,爱情是否一定要有结果?如果巩俐的性格放到现在,人们一定会夸她活得明白。张艺谋那种沉默寡言的性格,若在今天,可能会被批评为油腻直男。时代变了,人们对感情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在那个时代,谈恋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向太最后总结道,尽管他们有遗憾,但如今两个人都过得不错,这也算是一个好的结局。张艺谋和巩俐的名字已经深深刻在电影史上,镜头换了,故事也变了,但那份火花依旧烙印在大家心中。或许,爱情最美的样子,不是非要天长地久,而是永远让人记得,哪怕错过,也依然值得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