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显在近期美日韩三国外长会议上,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和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发表联合声明,声称对台海的“频繁破坏稳定行动”表示担忧,并对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海洋权益指手画脚。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毫不留情地驳斥美日韩的干预行为,强调这不仅是对中国内政的无端干涉,更是对地区和平稳定的严重威胁。
更为讽刺的是,就在一周前,赵显还亲自向中国递交APEC峰会邀请函,声称希望推动中韩关系的改善。这样的表态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反差,仿佛是一场政治秀,令人质疑李在明政府的诚意。赵显的立场变化,反映的不仅是个别外交官的信口雌黄,而是整个李在明团队对华政策的真实取向。如果说李在明在竞选期间提出的“修复中韩关系”的主张还有所期待,那么如今即将召开的APEC峰会则是对这一承诺最大的考验。
李在明政府的外交策略被外界戏称为“平衡外交”,但实际上却是对美国的“盲目跟随”。任命赵显作为外交掌门人,实质上是在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韩国将把重心重新放回到与美日的同盟关系上。这一选择无疑让中韩关系面临新的挑战,赵显曾公开宣称“需要与美日合作,以防止中国威胁国际秩序”,这让很多观察家感到担忧。
历史的教训已经摆在眼前。2017年萨德事件的阴影至今仍在影响着中韩关系,经济依赖的脆弱性让韩国在安全与经济之间的选择变得极为艰难。现如今,中韩之间的贸易额占据了韩国外贸总额的近四分之一,半导体、汽车等关键产业对华依赖度超40%。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任何恶化对华关系的举动都可能成为压垮韩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李在明若继续纵容赵显的反华言行,无疑是在玩火自焚。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对于这一系列事件的反应始终如一: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李在明看似要修复中韩关系,但其实际行动却不断向外界传达出对抗的信号。10月底的APEC峰会将是李在明首次以东道主身份亮相的机会,他是否能够在美日压力下坚持自己的立场,维护韩国的国家利益,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韩关系的发展。
外交没有中间道路,亲华或反华,终究要选择一边。而李在明政府需要意识到,真正的务实外交并非在中美之间玩文字游戏,而是要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假如李在明不能做出果断选择,或许他也将成为继朴槿惠、尹锡悦之后,又一位因战略失误而付出代价的韩国领导人。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政治舞台上,中韩关系的走向不仅关乎两国自身的利益,也牵动着整个东北亚乃至全球的稳定。所有人都在屏息以待,期待李在明政府能够在即将到来的APEC峰会上做出明智的决策。历史的车轮正在滚滚向前,我们只能静静地观望,期待最终的结果将为这场外交博弈画上一个合理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