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也发布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物项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两项措施的亮相,正值中美即将在APEC会议期间举行高层会晤前夕,堪称“针尖对麦芒”,中方此举既是对美国单边贸易措施的精准反制,也是中方在战略维度上释放的强烈信号。
至于我方为何突然征收船舶特别港务费,事情要从2025年4月说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企业启动301调查措施,并加收港口服务费。这一动作直接对中国企业在航运及造船领域的正常运营造成严重打击,干扰了中美之间的海运贸易。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港口吞吐量与建造规模均十分庞大,这意味着中方在产业链上承受的影响也很大。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告,港口特别港务费的收取对象包括:美国人或美国公司买的船,也就是那种名义上写着“美国某某公司”或个人名字做船东的船,哪怕船平时不常去美国口岸,也得交这笔钱;美国人在控股的公司经营的船,需持股≥25%。举个例子:A公司表面不是美国注册,但美国投资方掌握25%股权,那A公司运营的船也被算进来;挂美国国旗的船,这不用多说;在美国造出来的船,意思是哪怕现在改名换旗,但只要是在美国造的、下水的船,也被纳入管控范围。
总之中方的管控对象涵盖了所有跟美国挂边的船,哪怕现在改名换旗,但只要是在美国造的、下水的船,都将被纳入管控范围。
中方的收费标准按照阶段递增:2025年10月14日起为400元每净吨;到了2026年4月17日就变成了640元每净吨;2027年4月17日就变成了880元每净吨;2028年4月17日起就成了1120元每净吨。
另外,同一航次仅在首港缴费,每年不超过5个航次。举个例子,一艘船从中国港口A出发,接着要停港B、港C。这艘船只需要在第一个靠的港口A交钱,后续停靠港B、C不用再交。这是为了避免同一船在一趟航程中被重复收费,这样收费更合理,也不会让船东被“掏空”。另外,即使一艘船一年靠港很多次,也最多只收5次费。中方此举既要让美国船感到压力,又避免伤害航运市场和过度冲击航运公司。
与港口措施同步,中国商务部日前宣布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物项及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港口费是施加直接经济压力,稀土管制则是战略性供应链压力。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中方对美反制的“双杠杆策略”。
通过港口经济杠杆和稀土战略杠杆,中方展示了针锋相对、策略性应对的能力。既让美国感受到实际成本和战略压力,又表明中方反制措施合法、有限、可控。
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拨反制,我们都选在11月份的APEC领导人会议前施行。此举意在提醒美方:中方有多重手段应对单边压力,谈判桌上不是单向被动。同时我方也向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在国际贸易摩擦面前,中方有能力、有策略、有法律依据地捍卫自身权益。